正在阅读:中马法律实务手记:马来西亚原产地证申请实务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中马法律实务手记:马来西亚原产地证申请实务
转载
超级管理员于 2025/11/11 01:12:55 发布
IP属地:未知
来源:微信公众号
作者:我的美律日记
50945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马来西亚原产地证申请实务
让你的产品享受东盟零关税
在国际贸易中,原产地证书 是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,用以证明货物的生产或制造地。对于在马来西亚进行生产、加工或组装的企业而言,原产地证不仅是进出口通关的必备凭证,更是企业能否享受东盟自由贸易协定(AFTA)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等框架下关税减免或零关税待遇的关键依据。
本文将结合实际操作经验,从法律与实务角度,全面解析原产地证书的法律意义、认定标准、主要类型、申请流程以及常见问题与实务提醒,帮助企业在跨境贸易中合法、合规、低成本地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。
原产地证明(Certificate of Origin,简称 CO)是出口国政府或其授权机构签发的官方文件,用于证明某一产品的“原产国”——即该产品是在何地生产或经过实质性加工的。这份文件非常重要,因为进口国通常会根据它来决定是否给予关税优惠。
举例:
如果中国企业通过马来西亚向泰国出口电子产品,凭《东盟自贸协定》AFTA下的 Form D 原产地证明,进口方可享受零关税待遇。
判断产品“原产地”的关键在于——是否在马来西亚完成了实质性加工,而不仅仅是简单组装或包装。具体认定核心标准如下:
指完全在马来西亚境内获得或生产的产品,例如:农产品(水果、橡胶、棕榈油);天然矿物、渔获物;在马来西亚饲养、采集或提取的产品
举例:出口马来西亚本地种植的菠萝干、棕榈油或天然橡胶,这些都属于“马来西亚原产”。
指产品虽含有进口原料,但在马来西亚经过关键工序后,性质或用途已发生变化。常用的三种判断方法:
税号变更法(CTH): 如果加工后产品的HS编码变了,即可视为原产。
区域价值含量法(RVC): 本地材料及人工占产品总值一定比例(如35%或45%)。
特定工艺法(Specific Process Rule): 某些行业(如电子、化工)需完成特定规定工序。
举例 :
一家中国企业进口电子元件到槟城组装成电路板后出口泰国。若产品HS编码由“零件”变为“成品”,则可认定为“马来西亚原产”。
在某些自贸协定下(如RCEP、ASEAN-China FTA),来自成员国的原料也可被视为“本地原料”。
举例 :中国生产塑料原料 → 运至马来西亚加工成玩具 → 出口印尼。由于中、马、印尼同属RCEP成员,该产品可认定为区域原产,享受零关税。
1️⃣ 注册账号在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电子平台注册:
https://newepco.dagangnet.com.my
2️⃣ 提交材料:
发票、装箱单、生产工艺说明、原料来源证明等。
3️⃣ 审核与签发 MITI 审核通过后电子签发CO,企业可打印纸质版盖章。
实务建议:
首次申请前先确认产品HS编码。
提前规划生产环节,确保符合原产标准。
保留生产及采购记录至少 5 年(建议保存 7 年以符合法律要求)自 2025 年 8 月起,MITI 已取消自动审批机制,审核时间可能延长
✅ 不同协定标准不同:RCEP与ASEAN要求略有差异,应提前确定适用协定。
✅ 混合原料需谨慎:进口原料比例高的产品,要计算本地增值比例。
✅ CO不是免税保证书:进口国海关仍有权复核产品是否符合原产标准。
根据马来西亚:
《Customs Act 1967》
《MITI Trade Facilitation Guidelines》
伪造或虚假申报原产地证明属于严重违法行为,一经查实,企业可能面临:
1、最高罚款 RM 500,000 或监禁七年;
2、被永久列入MITI黑名单,禁止再申请原产地证;
3、产品被目标国永久取消关税优惠资格。
律师建议:企业应妥善保存生产记录、原料来源证明及审计资料,确保CO申报真实、可追溯,并符合 FTA 原产标准。
原产地证明不仅是一纸文件,更是企业享受国际贸易优惠与提升竞争力的关键。
对在马来西亚投资或从事转口贸易的中国企业来说,了解并运用原产地规则,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,有效降低关税成本,拓展东盟及RCEP市场。
![]()